
中国宇航学会 第16期(总第41期)
1
加拿大欲组建天军
关键词:加拿大
近日,加拿大军方表示将组建一个新的太空部门,以进一步提高太空作战能力和技能。加拿大皇家空军主管表示,该国正在效仿其盟友美国的做法,但美天军满员预计将达到16000人,加拿大天军规模会小得多。
(来源:spacenews.com)
2
韩国太空预算同比增长19%
关键词:韩国,太空预算
近日,韩国科学和信息通信技术部宣布了2022年国家太空预算,此为韩国太空发展史上首次将火箭、卫星和太空探索项目同时列入了政府年度代办事项清单。据悉,太空预算总金额达6.19亿美元,比政府最初提出的数额高出15%。
(来源:spacenews.com)
3
Astrobotic公司的月球着陆器有望在年底发射
关键词:美国,Astrobotic,Peregrine月球着陆器
近日,Astrobotic Technology公司展示了其为NASA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CLPS)计划建造的月球着陆器,并表示该航天器计划年底发射。
(来源:spacenews.com)
4
Starlink拿到机上Wi-Fi首单
关键词:美国,SpaceX,Startlink
4月21日,喷气式飞机服务提供商JSX宣布成为享受“星链”卫星宽带服务的首家航空公司。目前,双方正在测试一款航空专用终端。
(来源:spacenews.com)
5
日本ispace就首个商业登月保险进行谈判
关键词:日本,ispace
4月21日,日本月球着陆器开发商ispace宣布,正在就全球首个商业登月任务的保险进行洽谈。据悉,该保险将涵盖火箭分离至着陆月球以及着陆器在跨月轨道(TLO)造成的任何损坏。
(来源:spacenews.com)
6
铱星和通用动力公司联合投标美太空发展署合同
关键词:美国,太空发展署,铱星公司,通用动力公司
近日,铱星公司(Iridium)发言人宣布,该公司与通用动力公司(General Dynamics)就SDA(太空发展署)近地轨道卫星星座的运营和管理需求进行了联合投标。
(来源:spacenews.com)
7
Ax-1平民私人任务顺利返回地球
关键词:美国,国际空间站,Ax-1
由SpaceX承载的全球首个全平民私人太空任务Ax-1,原定在国际空间站停留8天就返回地球,但因地球天气条件不佳,导致该任务4名平民宇航员在太空多停留一个星期。美国东部时间4月25日下午1时06分,Ax-1任务人员乘坐的奋进号载人龙飞船在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沿岸溅落,结束长达17天的太空之旅。
(来源:spacenews.com)
8
Kleos推出专用、可分配任务的射频监测功能
关键词:澳大利亚,Kleos Space
4月25日,太空卫星侦察数据提供商Kleos Space宣布,计划推出能为客户提供专用的、可分配任务的射频监控功能。
(来源:spacenews.com)
9
Starlink与夏威夷航空公司达成首个大型航空公司Wi-Fi协议
关键词:美国,SpaceX,Startlink
4月25日,夏威夷航空公司宣布,计划从明年开始在往返夏威夷的跨大西洋航班上免费提供Startlink服务,成为首个宣布签约采用SpaceX公司高速宽带网络的大型航空公司。
(来源:spacenews.com)
10
OSIRIS-Rex将执行第二次小行星任务
关键词:美国
4月25日,NASA宣布,已获得小行星Bennu样本并启程返回的OSIRIS-Rex航天器将获得延长任务,预计于2023年9月送回样本后前往小行星Apophis。
(来源:spacenews.com)
11
PredaSAR即将发射其雷达成像星座首颗卫星
关键词:美国,PredaSAR
据悉,雷达成像初创公司PredaSAR已将其星座卫星从48颗增加到96颗,预计在10月发射的SpaceX Transporter 6拼车任务上部署其第一颗卫星。
(来源:spacenews.com)
12
Adranos融资2000万美元
关键词:美国,Adranos
4月26日,制造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初创公司Adranos宣布,已完成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该公司主要生产用于高超音速助推器、战术导弹和太空运载火箭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系统。本轮融资由Bob Bishop领投,Explorer1 Fund、Elevate Ventures和Specific Impulse Capital参投。
(来源:spacenews.com)
13
“球体”星座第一颗卫星计划于今年10月发射
关键词:俄罗斯,“球体”星座
4月26日,莫斯科“球体”星座大会开幕,大会宣布“球体”星座第一颗演示卫星“Skif-D”将于今年10月发射。据悉,“球体”星座包括约380颗卫星,俄罗斯联邦政府将在2022-2024年间,每年为该项目拨款70亿卢布。
(来源:sputniknews.cn)
来源:国际宇航科技智库办公室